Big Foot Travel Around

Friday, March 31, 2006

www.kawagoe.com


051202_092140
Originally uploaded by wchkwok.
川越市與一番街的歷史:

在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(1603~1867共265年),政治中心從京都轉移到東京,一向與德川幕府親密原本在今愛知縣三河灣的諸侯們,也跟隨來到東京北邊的川越。1638年川越發生大火災,藩主松平信綱因此從1639年開始一面擴大川越城,一面重新進行街道劃分,建立了今天川越老街的基礎。

川越一番街在1893年又遭遇大火,隨後的商店重建即以耐火的倉庫式建築為主要型態重建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川越老街沒有遭受戰火波及,戰後也沒有大規模的市街開發,所以維持了舊時老街以及交通道路的面貌,對日本歷史而言,川越是個值得珍惜的城市。

川越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包括明治時期的倉庫式建築,大正時期的洋風建築,還有縱深幽長的「町家」長屋式建築。最具代表性的洋風建築是1918年琦玉銀行川越分店,最高的地標則是「時鐘樓」。
川越民間非營利組織,積極提出「都市型觀光地區」的自我願景..建立商店街規範,包括商店改裝時的顏色與材料都經過委員會討論。川越造街的原動力來自居民自發的歷史保存意識:在造街活動之下,各商家的銷售額增加,有些糕餅店的營業額甚至倍增。

「川越藷之會」則以甘藷飲食文化研究及其活化為目標,並且以甘藷為主題開發了甘藷酒、甘藷麵等200多種的甘藷產品,使川越一番街顯現出特色。

Kashiyayokocho, Snapshot


Kashiyayokocho
Originally uploaded by wchkwok.
Kashiyayokocho, Kawagoe
菓子屋横丁, 川越

http://www.koedo.or.jp/3_chinese_tr/index.html

Kashiyayokocho, Kawagoe

《菓子屋横丁》,是一個撒落各種顏色的玻璃片而鋪成的石道,擁有22家粗點心鋪的有名的旅遊地。並排著樸素又可以回味以前難忘味道的點心鋪,每踏一步,誰都不知不覺變成童年時代的感覺。不太瞭解粗點心的孩子們和覺得難忘的大人們,可以在這裏超出世代歡欣雀躍。

明治初期,鈴木藤左衛門在以養壽院的門前街而有名的這個街頭上,開始製作點心就是點心鋪街的起源。1923年,代替在關東大地震中受害的東京,接受製作和供求,做點心之行業興旺起來了。昭和初期共有70多家點心鋪,但因戰爭和生活之變化漸漸減少起來了。但是其人情味氣氛和有威脅的買賣聲音,不管時代怎樣變化,都給人們帶來安定感。點心鋪的又樸素又難忘的味道,2001年被選上了環境省的《味道風景 100選》中。